各险种综合管理动态可视化信息平台概述
国内保险公司与国际保险公司在先进水平上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作业层次专业化水平不高,包括业务流程、配套的业务处理信息系统、管理效率、服务品质等(这方面改进工作已在公司信息长期战略规划中有所安排);另外一方面就是公司信息管理层次存在差距,对业务决策和风险管理缺乏支持,而业务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表现为内部信息集成度不够,尤其是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库基本是静态的,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渠道各自封闭独立、条块分割,数据质量和标准各异,造成与风险管理和经营相关联的大量信息无法结合和定量分析,直接影响到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科学水平。
为此在建立各险种综合管理动态可视化信息平台,迅速使公司的各险种风险管理与业务监控能力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系统架构
通过综合信息的整合,采用关键指标KPI的布控,当实际发生值突破域值范围时,就立即产生动态预警显示,形成动态可视化管理。

通过KPI的监测与报表的结合,可以实现关联和由需求直接引导到数据的实效型运行模式,达到高效利用数据的目的。
系统建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系统涵盖的内容
系统建设涵盖的内容包括:领导决策层、业务主管经算师、业务工作层、信息提供层和信息维护层等主要内容,如下图:

各险种综合管理动态可视化信息平台建设达到的目标:
目标 |
简述 |
实现内部经营风险管理 |
通过提高内部经营和业务管理的效率,提供即时、准确的信息,可以使各险种管理部门减少和规避经营和业务风险。 |
提高经营和业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
建立即时信息通道,从各个分公司的数据库灵活获取业务发生的统计业务信息,并可以由经营管理人员自主设计,由系统自动即时进行汇总和分类处理,快速反应各个分公司的即时情况。 |
提高解决经营和业务管理问题的针对性 |
系统实现信息即时获得的同时,也要提供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各险种部门的经营管理者对现有业务进行经营分析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将方法通过信息系统下发到相关分公司落实实施。 |
实现经营业务的动态监测和管理 |
对企业的经营和业务的动态管理与监测是适应市场的有力武器,,一方面,各级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状况和计划,可以灵活定义形成关键性指标( KPI );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可以针对管理要求制定不同的管理视角,如对单一指标通过省公司追踪到市公司,对各种指标关联分析等等。 |
提高业务动态管理的能力 |
动态管理就是指经营管理者根据市场状况、经营数据分析,可以即时调整各项计划、安排,并通过信息系统迅速落实到各个业务实施环节。关键性指标要求可以关联各种分析和动态的信息,如上文中提到的灵活报表分析。这样,就可以通过关键信息引导,即时定量分析经营情况,即时做出准确决策。 |
提高经营和业务管理监测的能力 |
由经营管理者根据需求制定关键指标,并保障关键指标与数据信息对接,使关键指标能由数据实时更新。同时,经营管理者可以自主设计管理视角或管理模型,并将关键指标植入管理模型中。针对经营和业务管理的各种情况,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形式,使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跟踪问题,并与动态管理结合,能立即形成关键信息引导分析数据,提高及时制定、实施反应措施的能力。 |
以业务为核心管理监测动态调整 |
以业务为核心,经营管理者可以根据产品业务和财务分析制定关键指标( KPI ),它需要实现监测动态调整功能。 |
可视化动态信息直接服务于销售决策 |
信息可视化,使各险种销售决策信息一目了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