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公告栏:
当前位置: 商业智能网 >> CIO >> 绩效管理 >> 文章正文
绩效信息为什么失真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点击数:    时间:2007/12/5
【摘要】2003年1月中旬,甲公司召开年度经营会议。新春气氛渐浓,一切都似乎很平静,然而,经营会议上公布2002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却令会场安静不起来。     甲公司是一家成立于80年代中期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3年1月中旬,甲公司召开年度经营会议。新春气氛渐浓,一切都似乎很平静,然而,经营会议上公布2002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却令会场安静不起来。

    甲公司是一家成立于80年代中期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迅速发展中的生物高科技公司,甲公司围绕农化、医保、花卉三大产业已经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个以“千县万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导向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围绕农化、 医保、花卉三大产业链下属30几家子、孙公司的企业集团。业务的发展令人欣喜,相反,绩效管理却令人力资源总监王先生苦恼不已。

    果然,会议结束,王先生的电话就成热线电话了。

    ??“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用利润指标考核不能反映我们花卉公司取得的业绩。”

    ??“营销部自己委托市场调查公司,你说客户满意度能不高吗?”

    ??“王总,财务部员工的业绩肯定不是公司的中间水平!我对员工要求严格,考核标准把握的尺度也紧,其他部门的领导尺度放得松??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个把关,你叫我怎么向员工交代啊。”

    ??“王总,有个数据不知道能不能改改,我认为利润增长率的利润应当用EBITDA值。EBITDA值是世界先进企业通用的指标,而且我一直以为我们公司用的是这一标准。财务部前几天告诉我用的是EVA值,我们企业用EVA值的条件还不成熟。”

    王总监犯愁了,一个个都来抱怨,好象全是人力资源部的错。领导层也不满意,昨天总经理也提到:“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一般,勉强及格,怎么部门领导的绩效个个八、九十分?”可是,这些分数都是按照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执行得出的,绩效信息为什么又不准了呢?

    【分析】

    绩效信息为什么失真?更棘手的是,这种失真还是在有制度、体系的保证下产生的??是制度失灵,体系失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结合作者的咨询经验,作者认为绩效信息失真主要由于四方面的原因导致。

    一、 战略不明确或不明确战略

    公司战略模糊,是真实准确的绩效信息的隐性杀手。绩效(performance)是与目标在方向、路径上一致的行为结果,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方向正确,二是过程相对最优,三是结果有效。南辕北辙,无论成本、速度、质量稳定性方面的数据表现多么优秀,绩效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的业绩,而且有一种说法,这样的企 业会加速死亡,如图1。

    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时,欢从个人绩效考核入手,即使对部门的考核也容易变成对主管个人的考核??绩效管理与战略脱节,即“不明确战略”??但对公司经营目标如何落实到各责任中心(事业部/子公司/部门)一级则关注不够。经营绩效管理是员工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只此,才能保证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估有效落实,使 得个人绩效符合组织绩效需求。否则,得出的绩效信息就是失真的。案例中,甲企业经营业绩一般,但员工绩效分都在80分以上,也是这个原因。

    二、 指标设置不合理

    首先,根据职责而不是目标设置指标。根据职责设立指标的作用是加固了“组织之墙”,单个组织、个人固守“我的”目标,通俗的说法是耕自留地。某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表现就很明显,管理者和员工都缺乏目标导向观念,履行职责就是为了履行职责,企业最常见到的现象是每每个人都很忙,但为什么而忙却是不清晰的。

    其次,指标脱离企业行动策略和流程。如销售部门希望准时交货,采购部门希望有时间选择低成本原料,财务部门希望存货占有资金少,如果三部门分别在准时交货率、采购成本降低率、资金周转率设立严格的要求,造成的结果是三部门利益主张不一致,局部绩效好,但整体绩效并不优秀。一个新兴的产业应当着重关注营业收 入和客户量,考核花卉产业的利润增长为其成长指错了方向。

    第三,指标分解造成指标体系被“肢解”。简单地说,指标分解不当使得下级指标不支持上级指标实现。员工业绩好,但部门领导业绩不佳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引起的。一家企业积压了5个亿存货,2002年的策略是降价销售,将存货转为现金,由于核算科、资金科、经营管理科经理的绩效指标沿用的以往的指标体系,使得 三位经理的绩效信息并没有体现存货管理的绩效。

    第四,指标不能反映绩效。许多企业在定义绩效指标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或一些笼统的概念上,如工作落实、内部管理、企业忠诚度、团队精神、工作创新。一个企业需要多少创新?忠诚度对企业的重要性多大?德的标准是什么?关键是:这些因素能产生绩效吗,是企业绩效的反映吗?另一个极端是,部分企业只考 核可以衡量的结果和行为,一些促进绩效产生的因素被忽视,如热情、价值观、下属能力提升……绩效管理忽略这类指标可能不会产生很糟糕的后果,但干部晋升评议则不行。

    三、 绩效管理体系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信息系统明确业绩信息由谁以什么方式来记录什么信息用作何种用途,其作用在于:①减少考核频率和考核工作量;②明确信息收集的责任人,使信息流向和存贮系统化;③固化绩效管理流程,保证管理质量;④定时记录信息,防止信息遗失。人工作业的绩效管理,可能因为工作量大、记录不及时、流程不稳定而使信息遗失或 失真。

    四、 忽视操作细节

    “于细微处见精神”,管理也是这样。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决定绩效管理体系执行的成效。

    变革不被理解。由于被认为是一种裁员、降薪的手段,绩效管理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抵制考核、应付考核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得到有效的绩效信息。因此,沟通与理解是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不能不做的工作。

    考核标准表述应当通俗、准确。一些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专门用专业术语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准??其实这种做法有违企业管理常识:简单的东西执行效果好!考核标准尤其是能力、态度等评议类标准应力求通俗易懂,使用不会产生歧义的词语,并在现有标点情况下反复断句阅读,防止考核者因此在不同的地方断句而对标准 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使考核标准被理解一致,人力资源部在考核前可以组织考核技能、考核标准的培训。

    似乎没有比360度考核更多地被人谈论的考核方法,但我们从来不建议客户使用360度方法进行绩效考核。人大代表要来自于农、工、商、学、兵的各个阶层,是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考核的意义不在于此,非相关人员参与考核不仅得出无用的绩效信息,同时也冲淡了真正关键的绩效信息的权重??我们为什么要 邀请一帮人来蒙蔽企业的眼睛?

    指标计算的公式、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未明确。会计核算体系为我们确定了一些统一的标准,如存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进法、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但这永远不够。企业应当对每一个指标的计算作出明确规定,指标涉及要素的统计方法应根据需要作出规定,统计口径则根据职责分工、企业惯例作出规定。如案例中,由于利 润增长率指标没有规定利润的统计口径,使得利润是指EBITDA值、EVA值还是税后净利润没有明确。

    执行过程要有监督。“有法不依”的现象也会存在企业绩效考核活动中,指标、制度、绩效管理技能、信息系统都准备好,考核者不执行或变样执行,一切看起来都毫无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监督是有必要的。同时,企业宜逐步消除“有法不依”的生存环境,比如小集团、亚文化盛行、企业内部腐败。

    此外,管理风格也是影响绩效信息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有些领导平日管理严格,考核标准则把握得较宽松,绩效分数也很高;另外一些领导则相反;还有的一贯宽松或一贯管理严格。管理风格差异使得绩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本来面目。

    绩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企业从绩效管理循环、管理环境入手逐一分析,逐一解决。

   

    蓝善池,资深咨询顾问,高级培训师,八年企业管理经验,四年管理咨询经验。具有丰富的战略理解、流程优化、任职资格与素质潜力、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咨询项目赢得客户信赖和肯定,持续签单意向超过50%,持续签单率超过30%,转介绍超过30%。培训更因倡导并达到“知道了、理解了、会做了、做过了”的培训效果,广受好评。曾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友邦、著名家电企业科龙集团、某著名咨询公司。历任人力资源部经理、销售队伍营管、高级咨询顾问、咨询项目经理等职务。承担某咨询公司方法论研发与标准化、咨询师培养等工作。作为资深咨询顾问,部分项目与罗兰贝格、毕博等国际咨询公司合作或共同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国第一批人力资源专业管理学士,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修注册会计师CPA课程3年。深入咨询的客户包括:迈瑞生物医疗电子(MR.纽约交易所) 、神威药业(2877.HK) 、云大科技(600181.SH)、雄韬电源科技、东大金智电气自动化(002090.科技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上海联通国脉(600640.SH)、番禺信用社、兴森快捷电路板、方太厨具、吉锐触摸技术……培训或短期咨询的客户包括:好家庭连锁、晶石集团、三和国际集团、东大金智软件、广州金发科技(600143.SH)、中国陶瓷城、蓝冰科技、顺特电气、香港力讯科技有限公司

E-mail:lanshanchi@126.com
MSN:lanshanchi@hotmail.com

责任编辑:朱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hinaBI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商业智能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业智能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本站来源处不写本站原创”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最新热点
    娱乐资讯
    最新推荐
    网站合作、内容监督、商务咨询、投诉建议 电话:0512-62861389  邮箱:chianbi@126.com
    Copyright 2004-2022 苏州百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 ICP 备 1300472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