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很多企业这时就开始开展单个系统或者部门级的商业智能的应用,比如在ERP之上实现统计报表和分析。但是如此以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隐藏在企业的应用系统、数据集市、或者电子表格中,很难获得真正的整体信息。
商业智能是在企业IT架构中最重要、最容易出效益的系统。用户经常认为他们的服务器和运营系统在正常地运行,但是企业的领导、决策者、分析师、业务人员和外部的用户想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确实很困难的。业务运营系统很难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绩效,只有用好商业智能才能给企业快速带来真正的效益。
另一方面,用户不能获得他们希望获得的信息或者快速地收集需要的决策依据,这给决策带来延误或者获得了错误的信息,这时他们就会责备IT部门。
作为一个IT部门的决策者,其角色就是为你的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提供快速的、容易的、整体一致的访问业务信息的工具和应用。商业智能为决策者获得所有软件投入中最大的投入产出。2002年IDC的研究报告表明商业智能项目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会获得高于430%的投入产出比。IDC还表明商业智能的最大益处就是业务流程优化了,使用商业智能揭示出来的信息改变了业务工作的方法。
事实上,在现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非常清楚的是具有更多信息的公司将更具有竞争优势。亚里士多德认为,传说中的商人和希腊船运的亿万富翁成功的秘密是:“商务成功的秘密是知道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商业智能标准化看起来是关于节省成本的,其实质是商业智能标准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快、更好、更准确的信息。商业智能标准化其结果在于通过发现问题和新的收入机会,对企业产生指数级的绩效增长。
更大的控制,降低风险
商业智能标准化的第三个益处就是在信息和信息利用方面有更多控制,特别是在企业布局了跨系统的统一商业智能标准,可以帮助孤立的业务用户获得全面的信息。
今天的企业是有很多不同业务应用、通过合并、收购、或者很多不同的业务单元组成的。很多企业的各种已有系统是相互分离的、新系统建设是离散的、部门级也有很多的应用。
如果你的用户利用各种不同的商业智能工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他们将不可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维护困难、使用不便等的问题。如果实现了商业智能标准化,用户就很容易的获得整体的信息架构,看到统一的报表和企业绩效仪表盘。
由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其他一些法律准则和审计的要求,使得数据的质量、安全、保密、准确性等提到了议事日程,商业智能项目的成功为企业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